管理学院博雅大讲堂暨新商科学堂:数据故事化:数据科学的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2-12-05 09:06 来源:管理学院


2022124日(星期日)晚上19:00,管理学院博雅大讲堂暨新商科学堂:“数据故事化:数据科学的最后一公里”在番禺校区线上举行。特邀刘潇老师为同学们讲述。本次讲座共有233人参加。

首先,主持人向我们介绍了刘潇老师。刘潇,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职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E)项目执行主任。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驱动的管理变革、数字创新与管理。主讲课程有:数据科学导论、社交媒体数据挖掘、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社会网络分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与决策。


本次讲座刘老师从为什么数据故事化、什么是数据故事化,如何数据故事化三部分向同学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据故事化(storytelling with data),同学们对数据科学“最后一公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讲座开始,刘老师从同学们日常学习中绘制柱状图等来表达数据的例子引入主题,并介绍了数据呈现的两种途径,包括可视化和故事化,前者强调感知,后者强调认知。数据故事化是实现从数据感知到数据认知转化的主要手段,是分享数据洞察的最佳方式之一。数据故事被描述为“以有趣、能引起共鸣、信息丰富的方式呈现数据,用于信息交流目的的有意义的人工制品”。紧接着刘老师为我们解惑为什么要数据故事化,通过数据可视化和数据故事化的两个实例说明扣人心弦的故事化叙述是让受众记住的高效方式,而数据可视化只能提供数据图表、让受众看到数据,缺乏解释事件发生原因,不能激发受众采取行动。

然后刘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什么是数据故事化,数据故事化由数据、可视化、叙述三个元素组成,其中可视化包括视觉通道和视觉元素。数据故事化的理论基础涉及认知科学、信息图形学、可视分析学和数据科学,其中认知科学以受众为中心,主动、积极地影响他们的体验。接着刘老师介绍了数据故事的四种模型,包括创作者驱动(明确的目标)、受众行为驱动(参与和交互)、视觉增强方法(提升受众体验)、数据注释方法(帮助理解信息)。数据故事化的应用场景可以分为三大类:数据新闻(数字出版物)、商务演示(业务决策、品牌、营销…)和学术交流(提升受众体验)。

最后刘老师讲解了如何进行数据故事化,包括数据故事模型、数据故事(产品)、数据故事化三个构造要素和数据分析阶段、洞见传递阶段、受众行动阶段三个开发流程。另外刘老师从数据性、故事性、技术性、体验性、价值性几个标准分享了数据故事的评分要求。接着刘老师基于目的和维度两个方面对数据故事化进行分类和介绍,如说明性数据、预测性数据、关注度维度等,并列举了几种数据故事化需要用到的技术工具。除此之外,刘老师还介绍了几个数字故事化的新兴研究领域对同学们进行研究启发:数据故事化的理论体系的建立、数据故事化的评价方法研究、探索数据故事化的新算法和新模型、研发面向数据故事化的专门工具。最后刘老师通过几个小练习,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分享了几个实用的绘图技巧,加深了同学们对数据故事化的理解和提高了同学们运用数据沟通的能力。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出自己的问题,刘老师耐心的进行了解答。本次讲座同学们表示受益匪浅,非常期待下一次的博雅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