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梅
教授
研究方向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与行为决策
电子邮箱
tliaim@jnu.edu.cn 李爱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科组长。
暨南大学首届“双百”杰出英才(2015),
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百人,
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2016),
中国心理学会决策心理学分会创会副会长(2013-);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候任会长;
广东省人才开发与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同时担任国家基金委、科技部、广东省、广州市等重大重点基金项目评审人。
主要从事“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与行为决策”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出版专业著作6部,在《管理世界》、《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0多篇。主持完成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6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获2007年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获第四、七、八、九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以及10多项暨南大学校级以上荣誉。在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与行为决策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项目研究经验。
本科生:心理学专题
硕士生:组织行为学,学科前沿讲座
MBA和DBA:组织行为学,领导力与管理决策专题
博士生:行为管理前沿问题讲座,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主持国家级及广东省重大科研项目情况(按时间倒序排序,仅列出国家级,其余略)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见未来:互联网海量信息环境对跨期决策的影响机制及远见助推研究(项目号:71971099),2019年-至今,主持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间贫穷”对跨期决策和前瞻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71571087),2016/1-2019/12,优秀结题,主持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幸福的体验效用与非理性经济决策行为研究——基于金钱与时间的分析视角(71271101),2013-2016,优秀结题,主持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的投资者风险决策行为研究(70871054),2009/1-2011/12,顺利结题,主持人。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认知偏差与非理性经济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70571029),2006.1-2008.12,顺利结题,共同主持人。
6.广东省自然科学重大项目:互联网环境的信息超载对决策行为的影响机理及脑机制研究(项目号:2017A030308013),优秀结题主持人;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带*号为通讯作者)
[1]凌文辁, 李锐, 聂婧, 李爱梅*.(2019).中国组织情境下上司—下属社会交换的互惠机制研究——基于对价理论的视角. 管理世界, 35(05), 134-148.广东省哲学社会成果二等奖
[2] 李馨, 刘培, 李爱梅*, 王笑天, 张俊巍.(2022).领导非工作时间电子通信预期影响下属工作绩效的多路径模型.心理学报, 54(8), 964-978..
[3] 李爱梅*, 王笑天, 熊冠星, 李斌, 凌文铨. (2015). 工作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双路径模型”探讨——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视角. 心理学报, 47(5), 624-636.
[4] 熊冠星, 李爱梅*, 王笑天, 蔡晓红, 魏子晗. (2017)员工“薪酬感知域差”与离职决策研究——基于“齐当别”决策模型视角.管理评论, 29(09), 193-204.
[5] 李爱梅*, 谢健飞, & 孙海龙. (2020). 愤怒有度: 领导表达愤怒情绪对领导绩效的影响. 心理科学, (2),402-408.
[6] 梁永奕, 邓佳音, 严鸣, 马捷, & 李爱梅*. (2023). 团队虚拟性的 “双刃剑” 效应——基于团队发展的视角. 心理科学进展, 31(9), 1583-1594.
[7] 郑银波, 李馨, 黄华东, & 李爱梅*. (2023). 死亡提醒对员工绩效的双刃效应: 压力交互理论的视角. 心理科学进展, 31(1), 116-126.
[8] 李馨, 刘培, 肖晨洁, 王笑天, & 李爱梅*. (2020). 组织中权力如何促进亲社会行为? 责任感知的中介作用. 心理科学进展, 28(9), 1586-1598.
[9] 王笑天, 李爱梅*, 吴伟炯, 孙海龙, 熊冠星. (2017). 工作时间长真的不快乐吗?异质性视角下工作时间对幸福感的影响. 心理科学进展. 25(1), 180-189.
[10] 马学谦, 王虹, 熊冠星, 王笑天, 颜亮, 李爱梅*. (2015). 领导的消极情绪对员工绩效的积极作用. 心理科学进展. 23(11), 1991-2000.
[11] 李爱梅*, 颜亮, 王笑天, 马学谦, 李方君. (2015).时间压力的双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心理科学进展. 23(9), 1627-1636.
[12] 李爱梅*, 华涛, 高文. (2013). 辱虐管理研究的“特征-过程-结果”理论框架. 心理科学进展. 21(11), 1901-1912.
[13] 肖晨洁, 李爱梅*, 王海侠, 孙海龙, 熊冠星. (2018). 夜不成寐,日不能作:组织成员晚间睡眠不足对日间工作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外国经济与管理. 40(10), 94-106.
[14] 李爱梅*, 夏萤, 高结怡, 荣恺兮, 王虹. (2018). 下班后能否从工作中解脱?——员工心理脱离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与研究展望. 外国经济与管理. 37(2), 59-68.
[15] 乔万通, 李爱梅*, 肖晨洁, & 车敬上. (2021). 工作任务中断的双刃剑效应: 基于自我控制的理论模型.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02), 57-70.
[16] Liu, P., Li, X., Liu, N., Ma, Y., Wang, X., & Li, A*. (2022). Is cyber anxiety signaling useful? An examination of leader’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reac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46, 1-12.
[17] Liu, P., Li, X., Li, A*., Wang, X., & Xiong, G. (2021). How third parties respond to workplace incivility: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he dark triad and task interdependence.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71, 110427.
[18] Liu, P., Xiao, C., He, J., Wang, X., & Li, A*. (2020). Experienced workplace incivility, anger, guilt,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The double-edged effect of narcissism.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54,109642.
[19] Aimei Li,Guanxing Xiong,Chenjie Xiao,Xiaotian Wang,Hong Wang.(2019). How leader negative emotional expression influences follower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work engagement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 27(3), 209-216.
[20] Liu, P., Wang, X., Li, A*, & Zhou, L. (2019). Predicting work–family balance: a new perspective on person–environment fit.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 1804.
[23] XiaoTian Wang*, Aimei Li *, Pei Liu ,Ming Rao*. (201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Detachment and Employee Well-Being: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Discrepant Time Allocation at Work.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9(12), 2426.
管理心理与行为决策领域(带*号为通讯作者)
[1]刘楠, 安薪如, 李爱梅*, 刘培, & 孙海龙. (2022). 现在避害, 未来趋利: 目标框架和时间距离交互影响疫苗说服有效性. 心理学报, 54(12), 1532-1547.
[2] 周蕾, 李爱梅*, 张磊, 李纾, & 梁竹苑. (2019). 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的过程比较: 以确定效应和即刻效应为例. 心理学报, 51(3), 337-352.
[3]刘红艳,李爱梅*,王海忠,卫海英. (2012). 不同促销方式对产品购买决策的影响—— 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视角的研究. 心理学报, 44(8), 1100-1113.广东省哲学社会成果三等奖
[4]李爱梅, 王海侠*, 孙海龙, 熊冠星, 杨韶丽. (2018).“长计远虑”的助推效应:怀孕与环境跨期决策. 心理学报. 50(8), 858-867. 广东省哲学社会成果三等奖
[5] 李爱梅*, 彭元, 熊冠星. (2015). 孕妇更长计远虑?——怀孕对女性跨期决策偏好的影响. 心理学报. 47(11), 1360-1370.
[6] 李爱梅*, 李斌, 许华, 李伏岭, 张耀辉, 梁竹苑. (2014). 心理账户的认知标签与情绪标签对消费决策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报. 46(7), 976−986. 广东省哲学社会成果三等奖
[7] 刘培, 冯一丹, 李爱梅*, 刘伟, & 谢健飞. (2019). 揭秘经济管理中的行为异象: 心理账户理论的应用启示. 心理科学进展, 27(3), 406-417.
[8] 李爱梅*, 郝玫, 李理, 凌文辁. (2012). 消费者决策分析的新视角:双通道心理账户理论.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709–1717.
[9] 李爱梅*, 鹿凡凡. (2014). 心理账户的心理预算机制探讨. 统计与决策. (8), 50-53.
[10] 李爱梅,凌文辁, 方俐洛, 肖胜. (2007). 中国人心理账户的内隐结构. 心理学报, 39(04), 706-714.
[11] 李爱梅,凌文辁, 刘丽虹. (2008). 不同的优惠策略对价格感知的影响研究.心理科学, 31(2), 457—460.
[12] 李爱梅,凌文辁. (2009). 心理账户与薪酬激励效应的实验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80-87.
[13] 刘楠, 李爱梅*, 叶子铭, 周蕾, & 丁浩. (2021). 一拍即合: 选择闭合影响最优化型决策风格者选择超载的中介机制. 心理科学, (4), 904-911.
[14] 安薪如, 刘楠, 车敬上, 王海侠, & 李爱梅*. (2021). 资源稀缺对消费行为的双刃剑效应: 研究框架与展望. 外国经济与管理, 43(10), 103-119.
[15] 叶子铭, 刘楠, 车敬上, & 李爱梅*. (2020). 营销领域完形特征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述评. 外国经济与管理, 42(9), 63-75.
[16] 李爱梅*, 陈春霞, 孙海龙, 熊冠星, 肖晨洁. (2017). 提升消费者体验的故事营销研究述评. 外国经济与管理, 39(12), 127-139.
[17] 刘楠, 李爱梅*, 丁浩, 孙海龙. (2017).“多多益善”还是“过犹不及”?——选择超载与消费者决策行为研究. 外国经济与管理, 39(9), 70-82.
[18] 何英为, 李爱梅*, 孙海龙, 周蕾. 化繁为简: 无意识思维与消费者复杂决策研究述评.(2019).外国经济与管理, 41(03), 98-109.
[19] 李爱梅*, 刘楠, 孙海龙, 熊冠星. (2016).“内隐人格理论”与消费者决策研究述评. 外国经济与管理, 38(9), 38-50.
[20] 李爱梅*, 田婕, 李连奇. (2011).“易得性启发式”与决策框架对风险决策倾向的影响.心理科学, 34(4), 920-924.
[21] 孙海龙, 安薪如, 李爱梅*, 赖慧燕, & 李泽虹. (2022). 动机冲突影响混合跨期决策: 趋近-回避动机理论视角. 心理科学进展, 30(12), 2628-2638.
[22] 钟越, 车敬上, 刘楠, 安薪如, 李爱梅*, & 周国林. (2022). 压力下一搏: 压力如何影响个体风险寻求. 心理科学进展, 30(6), 1303-1316.
[23] 李爱梅*, 谭磊, 孙海龙, 熊冠星, 潘集阳. (2016). 睡眠剥夺影响风险决策的双系统模型探讨. 心理科学进展, 24(5), 804-814
[24] 马钰, 肖晨洁, 车敬上, 王海侠, & 李爱梅*. (2020). 自我损耗降低决策理性: 心理机制与边界条件. 心理科学进展, 28(11), 1911-1925.
[25] 李爱梅*, 车敬上, 刘楠, 孙海龙, & 周玮. (2021). 海量信息如何影响跨期决策? 基于注意资源的理论视角. 心理科学进展, 29(9), 1521-1533.
[26] 王海侠, 贾汇源, 孙海龙, & 李爱梅*. (2019). 互联网连接性降低自主性的机制与后效. 心理科学进展, 27(11), 1802-1811.
[27] 车敬上, 孙海龙, 肖晨洁, & 李爱梅*. (2019). 为什么信息超载损害决策? 基于有限认知资源的解释. 心理科学进展, 27(10), 1758-1768.
[28] 李爱梅*, 鹿凡凡. (2013). 幸福的体验效用与非理性决策行为的偏差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21(6), 1059–1070.
[29] 李爱梅*, 李欣, 熊冠星, 孙海龙, 谭磊. (2016). 去焦点化提升体验幸福的积极意义及心理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24(11), 1802-1810.
[30] 谭飞, 李爱梅*, 孙海龙, 侯芬. (2016). 聚焦“缺失”对当下幸福体验的影响. 心理科学进展, 24(10), 1544-1550.
[31] 李爱梅*, 高结怡, 彭元, 夏萤, 陈晓曦. (2015). 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适应的不对称性及其机制探讨. 心理科学进展, 23(4), 632-642.
[32] 李爱梅*, 李晓萍, 高结怡, 彭元, 夏萤. (2015). 追求积极情绪可能导致消极后果及其机制探讨. 心理科学进展, 23(6), 979-989.
[33] 李爱梅*, 彭元, 李斌, 凌文辁. (2014). 金钱概念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决策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22(5), 845–856.
[34] 李爱梅*, 罗莹, 李斌. (2016).“金钱启动”让人理性还是非理性?——金钱启动与消费者行为决策. 外国经济与管理, 38(6), 100-112.
[35] 李爱梅*, 孙海龙, 熊冠星, 王笑天, 李斌. (2016).“时间贫穷”对跨期决策和前瞻行为的影响及其认知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24(6), 874-884.
[36] 李爱梅*, 荣恺兮, 高结怡, 谭飞, 彭元. (2015).“时间定价”:概念、后果与心理机制.心理科学进展, 23(10), 1679-1687.
[37] 李爱梅*, 赵丹, 熊冠星, 谭飞, 王笑天, 凌文辁. (2014). 等待是一种折磨?等待时间知觉及其导致的非理性决策行为. 心理科学进展, 22(11), 1679–1690.
[38] 赵晓颖, 李爱梅*, & 王海侠. (2019). 助推目标实现: 时间标记的动力效应. 心理科学进展, 27(7), 1275-1293.
[39] 熊冠星, 李爱梅*, 王晓田. (2014). 基于三参照点理论的薪酬差距与离职决策的分析.心理科学进展, 22(9), 1363–1371.
[40] Zhou, L., Liu, N., Liao, Y. Q., & Li, A. M.*. (2021). Risky choice framing with various problem descriptions: 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study. Judgment & Decision Making, 16(2), 394-421.
[41] Liu, P., He, J., & Li, A. M.*. (2019). Upward social comparison on social network sites and impulse buying: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of negative affect and ruminat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96, 133-140.
[42] Guanxing Xiong, X. T. Wang* , Aimei Li*. (2018). Leave or Stay as a Risky Choice:Effects of Salary Reference Points and Anchors on Turnover Inten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9(5), 686.
[43] Cui, H., Cao, B., Li, A.*, & Li, Z. (2023). A General Model of Subjective Value and Stimulus-Intensity-Sensitive Hedonic Edi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4(3), 1191-1217.
[44] Li, B., Zhu, Q., Li, A.*, & Cui, R. (2023). Can Good Memories of the Past Instill Happiness? Nostalgia Improves Subjective Well-Being by Increasing Gratitude.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4(3), 1-17.
[45] Li, A. M.*, Liu, N., Zhou, L., & Li, F. J. (2020). Defending the Queen’s Pride: Effect of the menstrual cycle phase on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 14, E11.
[46] Sun H.L., Li A. M*., Li B.,&Wang H.X. (2018). “Pain is forgotten where gain follows:”The masking effect of positive outcomes on emotional suffering.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1(3),178-186.
[47] Sun, H-Y., Li, A. M.*, Chen, S., Zhao, D., Rao, L-L., Liang Z-Y., & Li, S. * (2015). Pain now or later: An outgrowth account of pain-minimization. PLoS ONE, 10(3), e0119320.
[48] Bin Li, Aimei Li*, Xiaotian Wang &Yunsong Hou. (2016). The money buffer effect in China: A higher income cannot make you much happier but might allow you to worry les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 234.
1、心理账户与非理性经济行为决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9月
2、组织行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4月
3、员工激励与企业创富,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1月4、公共危机心理——SARS个案(合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
5、SARS心理综合症防治手册(副主编)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6、公共危机事件的自我防护(副主编)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第九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广东省,2021,排名第一);
第九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2021,排名第二);
第七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广东省,2017,排名第一);
第四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广东省,2011,排名第二);
广东省卓越人力资源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16,2017);
博士论文“心理账户与非理性经济行为的实证研究”获2007年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指导学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EMBA、MBA和DBA等专业硕士和博士。欢迎有志于管理心理与行为决策,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优秀学子加入研究团队,邮件沟通tliaim@jnu.edu.cn。